November 14, 2022

京西圣莲山春日赏花略记



清明假期打算郊游登高、赏花,得知京西圣莲山最近刚开放,又恰逢好友杜君闲来无事,于是一拍即合,准备自驾前往。圣莲山全名“圣米石塘莲花山”,位于房山区史家营乡、大安山乡、佛子庄乡三乡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距北京市区约90公里,因山上有白石细如米粒、山体状如莲花而得名。它既是雄奇绝秀的世界地质公园,又是释道合一的宗教文化名山。

2021年4月3日。早上在刘家窑桥西北角碰头,然后由杜君驾车从市区一路西行。路况良好,我们到达圣莲山景区的时间尚早,游人并不多。景区大门:↓


进入大门之后不久即来到一座山门,上有“圣米石塘”四字:↓


根据门口的《园区导游图》,我们大致确定了登山的路径,即按顺时针方向由北线(二十八盘)入、南线(逍遥谷)出:↓


乘坐景区交通车到达终点,这里有一座 “莲花山”牌坊,背后即是登山步道的起点;据说这条登山步道会拐28个弯,恰好对应着道教的二八星宿,故取名为“二十八盘”:↓


沿着盘山道缓缓上行,前方山形的确酷似莲花花瓣;遥望其高崖之上,隐约可见宫观、亭台:↓


一路走走停停,约半小时左右,我们已行至半山,步道旁即是险峻的崖壁:↓


郊野的林木大部分还保持着冬日的样子,难见新绿,但山间崖上的春花早已绽放枝头:↓


拐弯处,山路看似在断崖处穷尽,实则柳暗花明:↓


山路一侧,远远望见一处修建于半崖的建筑,地势极其险要,根据景区地图推断可能是关帝祠(老爷庙),但之后发现这条支线暂未向游人开放:↓


不久发现一条岔道,杜君懒得动脚,于是我独自前往探查。这条岔道通往崖壁上的一处洞穴,入口处有人工修筑的隔墙并留有门、窗,门楣嵌石楷书“长春洞”:↓


这是一处天然溶洞,据说元末明初有一位回族马和道长曾在这里住持修行,号为长春洞主。洞长约6米、宽2.5米、高1.5-3米,有铁栅栏封住最深处,内有一尊天然石像:↓


在洞内反拍洞外,远方的群山仿佛被收纳进了小小的洞口:↓


回到主路与杜君会合,沿登山道继续上行,一路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的枝条纷纷探出头来,好像生怕过路的行人错过了它们的美:↓


再往上走便来到了索道上站:↓


从索道上站俯瞰索道下站:↓


过了索道站,路口指示牌上分别写有“蟠桃宫”和“圣泉寺”两个方向。“蟠桃宫”即指向旁边俗称“北庙”的道教寺院建筑群:↓


北庙始建于1924年,由三宫、三院、三洞构成。三宫为蟠桃宫、圣母宫、斗母宫,三院为吴佩孚别墅、曹锟别墅、杨小楼别墅,三洞为九莲洞、三台洞、水帘洞。据传民国时期,人称“西山老佛爷”的蔡义先道长以山中圣水为药引济世,民国总统曹锟、北洋军阀吴佩孚、梨园泰斗杨小楼等均接受过其医治,他们筹集巨资修建庙宇、宅邸,以便在此地修身养性。建筑曾毁于战火,于2001年修复。

庙宇坐北朝南,入口向东而开:↓


经过门口的景区管理处和小卖部,继续向西即是供奉九莲圣母的圣母宫;西侧偏殿为“戏台”,内有杨小楼着戏服表演的铜像:↓


站在护拦处向南眺望群山:↓


由于疫情管控的原因,所有建筑都大门紧锁,无从入内一窥,只能在殿外拍照留念。圣母宫正殿外景:↓


北庙院落最西侧有一道朝南的拱门,进去之后的第一进院落即是吴宅:↓


由吴宅往东,第二进院落即为供奉王母的蟠桃宫:↓


返回小卖部附近,沿石阶往上,有一道古朴的拱门,门额刻有“古真堂”三字:↓


进入门内小弄,阳光透过古松的枝叶打在斑驳的墙面,光影迷人。小弄左(北)侧为斗母宫大门、右(南)侧为杨宅大门,而小巷正对的门口通往三清殿和曹宅:↓


供奉斗姆元君的斗母宫外景:↓


斗母宫背后有小路通往三台洞,可惜同样大门紧闭:↓


透过斗母宫大门远观杨宅大门和远山,重重透视,仿佛画中有画:↓


通往三清殿的暗道:↓


走出暗道,有石阶往上通往另一座二进四合院建筑,其中第一进院落为曹宅:↓


第二进院落为三清殿:↓


三清殿背后,悬崖绝壁之上是树树繁花:↓


以蓝天作碧海,山顶的丛丛花树仿佛是海底的珊瑚宝树:↓


崖下林间,繁花似雪:↓


离开北庙,朝着“圣泉寺”的方向前行,来到一处掩藏在影壁背后的洞口。这是一条开凿在坚硬山石之中的隧洞,名为“八仙洞”:↓


与八仙洞相接的是一座嵌入绝壁之中的镂空长廊式建筑“天街”,天街尽头为迎客亭,可直接通往南庙,省去了登山者翻山越岭之苦:↓


走出天街后回望:↓


在迎客亭附近远眺,可见一峰突兀、状若莲子,是为圣莲山之“莲子峰”:↓


迎客亭下有两条道,一条向下通往南庙,一条向上通往圣莲宝塔;我们选择先上山前往宝塔。回望迎客亭扼守险要之处,视野开阔,周围松柏常青、背后群山肃穆:↓


山路从南庙后上方经过,正好可以往前拍摄到南庙全景。庙中两株千年古树苍劲挺拔、繁茂葱郁,在冬日萧瑟的山景中更凸显了生命力之顽强:↓


沿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登:↓


在山路一侧远望北庙建筑群,庙宇基座之下即是万丈高崖:↓


前方圣莲宝塔塔身玲珑,但其雄踞山巅,整体又显得气势恢宏:↓


趴在铁栏杆上眺望,山路下方粉色的山花开得正绚烂,南庙、莲子峰甚至更远处的群山轮廓都清晰可见:↓


长焦镜头下的南庙全景:↓


终于来到圣莲宝塔下方:↓


圣莲宝塔始建于明嘉靖初年,为六角五级楼阁式宝塔,高26米,曾被毁,后原址修复。现塔为砖混结构,坐北朝南,西门洞开。塔顶鎏金,檐下斗拱,檐角悬铃。塔内壁绘有佛像和经文,有旋梯可供上蹬。

登上塔顶,南庙、莲子峰乃至亮马台等南侧诸景观尽收眼底:↓


宝塔附近的崖壁上刻有一尊摩岩佛像,拍照时正好有小童微笑鞠躬礼佛,瘦小的身躯凸显石佛之巨大:↓


在宝塔、石佛所在平台短暂停留之后,继续沿山路爬升:↓


从远处眺望,缆车车厢仿佛悬浮于绝壁之上:↓


用长焦镜头拍下北庙建筑群全景(除三清殿):↓


我们并不确定这条向上的山路到底通向何处,稍作探索便就此作罢,转而下山前往南庙:↓


下山时,在登山道上可俯瞰迎客亭、南庙与莲子峰:↓


回到迎客亭下方,有岔道通往南庙山门,小小的山门上书有“胜泉寺”三字:↓


胜泉寺(又作“圣泉寺”)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末寺院衰败,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倾斜,佛像也因滴漏湿潮而受损。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有高永达道长入住,募化四方、重修寺院并改为道观“长星观”。数百年来修复过四次,2001年修复规模最大,并改回原名“胜泉寺”。

前院一树繁花怒放:↓


前殿与东西钟鼓楼:↓


从前殿一侧小门而入,即是两株参天古木荫蔽下的中庭,前方为大雄宝殿、东侧为药师殿、西侧为三圣殿:↓


转到药师殿后方,沿峭壁前行,就是南庙景区的主要水源“圣水洞”,洞口锁住,无法入内一观。洞东石板路下方,有清嘉庆十四年开凿的水沟:↓


抬头仰望矗立于绝壁上方的圣莲宝塔:↓


来到大雄宝殿背后,是南庙的第三进院落,有依岩壁而建的二层阁楼“万仙洞”:↓


离开南庙回到景区主路,下方有“杏林塔院”牌坊,而前方不远处即是莲子峰:↓


莲子峰的岩石为4.5亿年前海洋沉积形成的古生代奥陶纪石灰岩,化学成分为碳酸钙。在人类出现前的新近纪,气候湿热,在大气降水中侵蚀性二氧化碳的作用下,石灰岩被溶蚀,形成了这座岩溶孤峰。

在“杏林塔院”牌坊处回望南庙下方曲折的山道,雪白的繁花与朱红的围墙相映成趣:↓


下行至莲子峰前,可拍摄到南庙建筑群全景:↓


步入莲子峰北侧山腰的阴暗山道:↓


沿山腰步道前行,有岔道向上,连接一条狭长的悬空步梯,通往莲子峰顶部:↓


在莲子峰顶部的观景台,可纵览南、北庙诸景观:↓


转身沿原路下行返回,才发现在悬空步梯上“一览众山小”,前方群山拱卫、重峦叠嶂:↓


悬空步梯下方不远处,又有一条岔路通往莲子峰另一侧崖壁上的洞穴“圣米洞”:↓


仰望悬空步梯,其建于高崖之上,险峻无比:↓


圣米洞内景:↓


“圣米石塘”处的造景岩石为4.5亿年前海洋沉积形成的古生代奥陶纪石灰岩,是莲子峰的脚洞。洞口向南,洞体沿着南北向裂隙发育,进深10米,高7米。洞顶的南北向裂隙被“圣米”充填,有些掉落在洞底浅坑、形成“石塘”。“圣米”是石灰岩碎屑经过流水的长距离搬运、形成磨圆、分选较好的石英颗粒,形状与大米相似,故名为“圣米”。相传摩诃老祖在此食圣米、饮圣水而得道。

离开圣米洞回到主路,前行不远即到一处小庙,内有神像一尊,青面獠牙、手执长剑:↓


原本平坦齐整的步道在小庙前方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段近乎垂直的陡崖。此处号称“阎王鼻”,人们只能手抓栏杆或铁链,脚踩裸露的岩石,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通过:↓


通过“阎王鼻”之后发现一处机位,可以将北庙、南庙、莲子峰等诸景悉数收入镜头中:↓


在下方回望“阎王鼻”陡崖:↓


继续下行,前方有一群峰环抱的山丘,其顶部建有一圆形平台“亮马台”(又作“晾马台”)。亮马台处地形开阔,前方正对着莲瓣形的巨大断崖,下方沟壑深不见底,颇似古代修行者吐纳炼气之所:↓


“亮马台”牌坊正面照,遥望远处山巅,可见“阎王鼻”小庙、莲子峰悬空步梯、圣米洞以及圣莲宝塔等景观:↓


下方已经可以见到圣莲山的地标建筑老子雕像,老子像旁为供奉真武帝君的道观“真武观”:↓


一路下行,步道逐渐变得平缓。在谷底再度回望莲子峰,悬空步梯显得更加险峻:↓


途径一处明显是当代新修建的景观“千佛殿”,巨大的鎏金佛像旁又安放着无数小佛像:↓


走出逍遥谷大门,大门旁边为“神牛岭”:↓


我们在逍遥谷车站搭上景区交通车,前往白龙湖参拜老子像:↓


圣莲山老子像是圣莲山最壮观的景点,号称“天下第一老子像”。它以泉州宋代老子造像为基础,经过再创作,用现代工艺塑造而成,于2009年落成。整体造像高57米,象征《道德经》五千七百字;像身部分高39米,象征构成传统文化的“三教九流”。

老子像对面有一岩洞“玄女洞”,需要爬过一段高且陡峭的阶梯方能进入。阶梯入口处有石碑,石碑上镌刻着硕大的“源”字:↓


竖长的洞口:↓


据景点介绍,这种地理现象名为“张裂隙”,是一种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具有明显引张特征的岩石破裂面。张裂面比较粗糙,一般延伸不长,沿着裂隙顶部发育许多的“壁流石”景观。

玄女洞内供奉九天玄女神像:↓


从洞内向洞外看去,仿佛混沌黑暗的空间被撕开了一道光明的口子,正应了洞口石碑上的“源”字:↓


我们在附近的小广场稍作休整,随后搭乘交通车前往景区大门,结束了今日在圣莲山的全部游览行程。返回市区,在方庄找到一家川菜馆休息用餐,餐毕各自返家,后话不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