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9, 2018

阿留申群岛海上火山巡礼6:[阿特卡岛] 独特的双生连体火山



2018年7月3日。“驯鹿!驯鹿!”在团友们激动的呼喊声中醒来,我披上衣服就急忙往船舱外跑。睁着惺忪的睡眼,顺着团友们所指的方向,远远望见四只大型动物长着分枝繁复的长角,它们在陡峭的山坡上攀爬如履平地:


驯鹿并不是阿留申群岛土生土长的物种,它们在这里的出现还得从阿特卡岛(Atka Island;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1】号标记)的历史说起。阿留申人在阿特卡岛上定居的历史超过两千年,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现在的阿特卡村落所在地就有史前人类居住的痕迹。阿留申人首次与俄国探险者的接触发生在1747年,之后这座岛屿便成为了俄国殖民者的避风港和皮毛贸易中心,而现在的阿特卡村落正式建立则是在1860年左右。19世纪后期海獭皮毛贸易逐渐衰落,阿特卡居民便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于是在1914年从西伯利亚引进了驯鹿,又于20世纪20年代引进了狐狸养殖,村庄便又重新繁荣起来。

在阿特卡岛的荒野上悠然自得的驯鹿,似乎已经完全适应了阿留申群岛严酷的环境:↓


早餐过后,我们的探险船普科武克号又一次出发了,不过周边海域的天气情况仍不容乐观。站在船尾,可见埃格湾(Egg Bay;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2】号标记)深处的埃格岛(下图正中)掩藏在浓雾之中:↓


埃格湾入海口处的水面变得非常宽阔,向西北远眺可以见到昨日曾经到访的科纽吉岛:↓


埃格湾最北端的岬角埃格角(Egg Point;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3】号标记),锯齿状的礁岩宛如巨怪的獠牙:↓


绕过埃格角,我们便进入了埃格湾东北一处更大的海湾科罗温湾(Korovin Bay;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4】号标记)。科罗温海湾开口向西,其余三面被阿特卡岛的陆地环绕,其东侧的尽头即是连接阿特卡岛东北部与南部的地峡。下图为科罗温湾南部的海岸:↓


更远处曲折的海岸线上,重重岛礁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犹入幻境:↓


科罗温海湾北部海岸线,下图最左(西)为科罗温岬角(Cape Korovin;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5】号标记):↓


科罗温海湾东北部的科罗温潟湖(Korovin Lagoon;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6】号标记)与科罗温湾之间由东、西两座沙嘴分隔开来,下图为西侧沙嘴:↓


东侧的沙嘴是我们今天即将登陆探访的地方:↓


科罗温海湾已是位于科罗温火山(Korovin Volcano;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7】号标记)附近,如果天气晴朗,应当可以见到这座1533米之高的火山。然而,和前天在大锡特金岛登陆时的情况类似,我们向科罗温火山的方向看去只有密布的阴云。心有不甘的我决定带上无人机前往登陆,希望能将无人机飞出低矮的云层,以拍摄到科罗温火山的影像。记得我购入这架通体雪白的无人机还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算是应景,我便把它叫做“小白”。经过半年的练习,自己操控“小白”的技术已日臻熟练,并且飞机经过破解、改装之后已经可以上升到拍摄火山所需的足够高度。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这次阿留申群岛之旅。

登陆后向东南方向看去,沙嘴与陆地相连处横亘着陡峭的山崖,山崖尽头处是一座高大突起的礁石:↓


海岸礁石特写:↓


沙洲高处荒草漫漫,那里正是一百多年前被废弃的科罗温斯基(Korovinski)村落之所在:↓


阿留申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建立这座村落,并在此持续生活直到公元1400年。考古发掘出的史前文物与阿留申群岛中部、东部出土的文物相仿。大约在600年前,科罗温火山的一次大规模喷发导致整个村落被火山灰掩埋,自此直到18世纪中期俄国殖民者的到来这里才重新有人类居住。作为殖民贸易公司俄美公司(Russian-American Company)最西的驻地,当时科罗温斯基是阿特卡岛上唯一的永久定居点,在这里俄国人与阿留申人杂居。19世纪70年代中期,科罗温斯基村落被彻底废弃,很多人认为是当时火山活动威胁所致。

在登陆点向西北方向看去,可以看到科罗温潟湖入海口的全貌。将潟湖与海湾分隔开来的沙嘴上布满了漆黑的卵石,系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形成的玄武岩经千百万年的海浪冲刷而形成:↓


我选择了一处相对平坦的沙滩布好无人机停机坪,并遥控我的无人机“小白”垂直上升。从几十米一直到几百米,“小白”传回手机的实时影像全是云雾,并且遥控器不停地报出大风警示;当飞到某个高度的时候,遥控器突然失去了来自飞机的连接信号,之后便再也不见“小白”的踪影:↓


另一边,导游皮埃罗带领一众团友在沙嘴西北部尽头处的草丛中发现了北极狐的身影:↓


北极狐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动物,它们每年会换两次毛来维持保护色。在冬天,北极狐一身雪白的皮毛让它们能够融入冰天雪地中;到了夏天,毛皮换成棕色或灰色,与融雪后裸露的石头和泥土混为一体。

另一只北极狐也从没膝的高草中钻出来。两只小家伙机警地望着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


它们时而跑入草丛,时而又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陌生的人类:↓


皮埃罗给大家拍了一张合影,我并不在其中,而是仍旧在更远处的沙滩上侥幸地期待着无人机“小白”的归来:↓


独自站在海岸边。对面的科罗温海湾南岸云聚云散:↓


遥远的海面上,大片的蓝色已从散去的云层背后显露出来。观狐归来的团友们登上冲锋舟离去:↓


我所居住的城市是禁飞区。为了练习飞行,我不得不经常往返于遥远的其他城市。从漫天飞雪的冬天,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再到烈日炎炎的夏天,“小白”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忙里偷闲的周末和假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经成为了类似于友人的存在。团友们离开之后,向导皮埃罗陪着我在岸边又额外地多等待了一些时间,但是最终并没有等来“小白”的返航。

再见,小白。愿你从此化作自由翱翔的鹰。

科罗温角:↓


科罗温角北侧的山体上到处可见这些由高热的熔岩在急速冷却过程中体积收缩而形成的柱状节理岩体,这说明我们离一个大型的火山中心越来越接近了:↓


来自太平洋上空的风将云层吹散,几十个小时的海上漂泊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蔚蓝色的天空:↓


回望一路驶来所经过的海湾和岬角,愁云不再。海天一色,都蓝得那么纯净,恍如隔世:↓


很快,船头前方(东)一座巨大的火山逐渐从云层下方显露出来,那即是科罗温大火山:↓


向东远摄科罗温火山西侧,山体上部被云层和邻近的山峦所遮挡,但还是能看出山体圆锥形的形态以及巨大的体量:↓


与近处的几座被苔原覆盖的山峦相比,科罗温火山的山体上上极少有绿色的存在。山顶的冰川在阳光下好像闪耀着洁白的光芒,长长的冰川冰舌一直延伸到半山以降:↓


船继续东行。科罗温火山北峰已经完全展露在我们面前,其最高点正是位于北火山口的南缘,在下图中清晰可见;而火山的南峰还掩藏在云层之中不易辨识:↓


向东拍摄的科罗温火山西侧全景:↓


巨大的白色冰舌与凝固的黑色熔岩为伴,以科罗温火山北火山口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发散开来:↓


形状奇怪的云飘浮在火山口之上,好似一头飘逸的长发:↓


科罗温火山北麓是阿特卡岛最北点的岬角北角(North Cape;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8】号标记),下图仍为自西向东拍摄:↓


火山山体下部细节:↓


往身后看去是波塔依尼科夫角(Cape Potainikof;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9】号标记)东北的一连串岛礁:↓


这串岛礁排成一行,齐整得好像巨人放置在浅海中的踏步石:↓


发现鲸鱼的消息把团友们都吸引到了甲板上:↓


从外观上看,这只鲸的背部在相当于背鳍的位置有低矮的隆起,其后有一连串较小的突陵一路延伸至尾鳍,这正是抹香鲸(Sperm Whale)的典型特征。因为抹香鲸的潜水时间很长,在海面上看到的机会比较少,所以这张照片确实比较难得:↓


抹香鲸的尾柄较为厚实:↓


船行至科罗温火山正北处,站在船右舷向南拍摄到科罗温火山正北侧壮观的全景,从海平面往上一直到海拔1533米的最高点一览无余:↓


【科罗温火山•续】

科罗温火山实为南、北两座连体双生的火山锥,两座火山锥顶部各有一火山口,北火山口呈水滴形、南火山口略呈圆形,分别向东北、东南方向倾斜,两者由0.6公里长的山脊相连。两个火山口在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均有火山活动被记录下来。

1973年8月25号,一些阿特卡村民搭乘一艘海军的港口拖船从阿特卡岛前往埃达克岛。入夜后,当拖船行驶至科罗温火山北部约9公里处的海域时,他们见到十多米宽、白炽状态的熔岩流从科罗温火山的北火山口向下蔓延至半山腰,黑暗中发光的熔岩流似液态的焰火。熔岩流的喷涌又伴随有部分山石崩塌落入白令海中。这次火山活动并没有气体或火山灰喷发的现象被观察到。

1998年6月30日,阿拉斯加火山观测所接到来自阿特卡村的报告,称早7点半和8点半左右分别观察到科罗温火山两次喷发,其中第二次喷发形成的火山灰云达到9公里的高空;有目击者称火山云呈橙色,“仿佛从内部被照亮一般”。来自几趟途经航班的报告也向火山观测所证实了这次火山活动。另外,一位熟悉阿留申群岛诸火山的私人飞机飞行员联系火山观测所,称早在五月中旬就发现了科罗温火山东南侧翼被火山灰染黑,其后断断续续的火山灰喷发一直持续了数周。当天下午,里夫阿留申航空公司(Reeve Aleutian Airlines)的机长在从荷兰港前往阿特卡岛的航班上观察到了高达1万米的火山灰云,该航班不得不返航荷兰港。随即,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将火山周围32公里范围列为临时限飞区,航海无线电台发布了周边海域的航海警示,阿特卡当地海产加工厂也于当天关闭。所幸此次喷发并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从正北面观察科罗温火山向东倾斜的北火山口:↓


普科武克号自北角开始向东南方向航行,转过一定角度正好可以完整地拍摄到科罗温火山水滴形的北火山口,其圆弧状的东北侧海拔相对较低,而呈锐角的西南端海拔相对较高:↓


北火山口某次涌出的熔岩流还未到达海面就凝固起来,形成了火山北翼流水般质感的山体:↓


一些更早的熔岩流则向海上额外延伸出数百米甚至超过1公里的长度:↓


火山西北侧的冰舌:↓


当普科武克号来到科罗温火山东部的海域时,向西拍摄到了这座火山东侧的全景,这时终于可以清晰地辨识出南(下图左)、北(下图右)两座火山锥连体双生的结构:↓


将镜头拉近。除了火山口的形态相异,南、北两座火山锥还有其他不同之处,例如南峰山体上部大多为冰雪覆盖,下部苔原面积较广;而北峰冰雪较少,绿色也较为稀少,表面主要以年轻的黑色熔岩为主:↓


将焦距调大后拍摄到的科罗温火山南火山口。此前在飞机上已经拍到了南火山口冒出浓浓的白烟的照片,现在海面上又得以从另一个角度拍摄到它,只不过此时火山口冒出的白烟与山顶的云层混合在一起难以分辨:↓


科罗温火山东侧,南火山锥与北火山锥之间由一道深深的沟壑分隔开来,沟壑底部有冰舌一直向下延伸到近岸处:↓


南火山锥下部,冰川融水沿着一道道蜿蜒的溪谷流下,充沛的水量滋养着海岸边绿油油的苔原:↓


科罗温火山以南依次排列着科尼亚火山(Konia Volcano;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10】号标记)、科柳彻夫火山(Kliuchef Volcano;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11】号标记),同样也是在飞机上航拍之后再一次见到它们:↓


阿特卡岛最东部的火山萨利彻夫火山(Sarichef Volcano;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12】号标记):↓


普科武克号向东南方向一直行驶。站在船尾回望,科罗温火山山顶环绕的云雾终于散去:↓


圆形陨坑一般的科罗温火山南火山口(下图正中)持续地喷发着滚滚白烟,这外星球一般的景色令人惊叹不已:↓


广阔的纳赞湾(Nazan Bay;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13】号标记)对面,长达105公里的阿米利亚岛(Amlia Island;参见后文7月3日航迹图【14】号标记)是我们今天的终点。我们将停泊在这座岛屿北部海岸的一个小海湾内:↓


悲喜交加的一天结束了。你也许会问,既然后来用肉眼就能看见壮美的火山,会后悔当初放飞 “小白”的决定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但是如果真的让时间倒流,回到决定让“小白”升空的那一刻,我想我应该还是会按下起飞键。人生如逆旅,若不放手一搏,怎知前方是险山恶水还是柳暗花明?

It’s now or never.

7月3日航迹图:↓


7月3日航迹图数字标记释义:
1、阿特卡岛(Atka Island)
2、埃格湾(Egg Bay)
3、埃格角(Egg Point)
4、科罗温湾(Korovin Bay)
5、科罗温角(Cape Korovin)
6、科罗温潟湖(Korovin Lagoon)
7、科罗温火山(Korovin Volcano)
8、北角(North Cape)
9、波塔依尼科夫角(Cape Potainikof)
10、科尼亚火山(Konia Volcano)
11、科柳彻夫火山(Kliuchef Volcano)
12、萨利彻夫火山(Sarichef Volcano)
13、纳赞湾(Nazan Bay)
14、阿米利亚岛(Amlia Island)

作者按:本篇游记的互联网版本《大洋深处的火山秘境:一场深入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半岛的海上火山巡礼》于2018年10月29日发布于穷游论坛,并于2019年1月11日-13日获选登载于穷游网首页。纸媒版本《探访大洋深处的火山秘境 首个深入阿留申群岛腹地的中国旅行者笔记》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杂志2019年5月期,可购买杂志阅览或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等查阅。

回到上篇:阿留申群岛海上火山巡礼5:[科纽吉岛] 海鸟的天堂
阅读下篇:阿留申群岛海上火山巡礼7:[塞瓜姆岛] 火山口中的嵌套火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