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5, 2017
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16:[科柳钦岛] 北冰洋上遗落的时光
2016年7月29日清晨。我们的探险船恩德比精神号于27日傍晚离开弗兰格尔岛后,经过整整一天两夜的向南航行,终于来到了楚科奇半岛北部海岸线附近的科柳钦岛(RU: Остров Колючин; EN: Kolyuchin Island; 参见后文7月29日航迹图【1】号标记)。科柳钦岛与大陆相距11公里,长4.5公里、宽1.5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仅188米,是一座袖珍小巧的岛屿;然而,这座岛屿上却有规模巨大的海鸟聚居区,周边亦有不少海象群落,夏季海冰融化后更是北极熊暂居之地,其可谓北冰洋上各种野生动物的庇护所。
早上7点左右,刚起床不久的我们站在船左舷边,正好看到自然遗产公司派出的先遣队从科柳钦岛返回。我们能否登岛就取决于先遣队的侦察结果;如果岛上有大量北极熊活动,为安全起见,我们将只能搭乘冲锋舟巡游而不能上岛:↓
科柳钦岛上曾有名为科柳奇诺(RU: Колючино; EN: Kolyuchino)的楚科奇村落以及前苏联时代设立的北极气象站等,但两者皆已被废弃。与科柳钦岛最近的村落系其西南方向隔海相望的努特佩尔蒙(RU: Нутэпэльмен; EN: Nutepel’men; 参见后文7月29日航迹图【2】号标记):↓
很快我们便得知自然遗产公司派出的先遣队已经探明了登陆点周边并没有熊类活动的踪迹。早上7点半,关于今晨登陆活动的简介会在200层的小教室开始了,除了岛上的基本情况之外,总领队Rodney特意强调当我们在危险的悬崖以及废弃的房屋周边活动时要格外小心:↓
环岛四周皆为悬崖,只有西北角有一处相对平缓的山坡可以攀登,我们的登陆点即选择在其附近:↓
从登陆点向西北方向前行,一路都是巨石组成的海滩,有时甚至需要手脚并用才能艰难通过:↓
一处长满铁锈的旧传送带,让小伙伴Ariel以为发现了向上的捷径,不想攀爬了一半却被Robin告知此路不通:↓
沿着一条几乎湮没于荒草之中的小径向上攀登:↓
向东南遥望,仍是荒草漫漫。北极菊零零星星地绽放着,它们在北冰洋夏季温柔而和煦的海风中轻轻摇曳:↓
其他团友还在陆陆续续地向上攀登:↓
整个岛屿就像是一座东高西低的小小高原,四周陡峭而顶部却较为平坦。爬上到坡顶的苔原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高大的瞭望塔以及数座年久失修、残破不堪的房屋。近处的两座房屋是岛上规模最大的建筑,应该就是当年科柳钦气象站的办公区域:↓
较远处也有两三座房屋,应该是当年气象站工作人员的居所。不知道当年的他们在这偏远而荒凉的东西伯亚海岛上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决定先前往北边查看这些房屋(自南向北拍摄):↓
离得最近的这座房屋由白色的木板砌成,外表相对完好,只是大门敞开并且门板已经不见了:↓
从面北的正门进屋,只见屋内一片狼藉,到处是随意放置的破旧床板、桌椅,从这些物品推测这里应该是气象站的集体宿舍:↓
我几乎可以想象那些遥远的岁月。繁星满天的夜里,不远万里而来的年轻人们聚在这里秉烛夜谈;他们在这座简陋的木屋里热列地探讨着他们的研究、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理想,夜色渐浓,却久久不肯睡去,一如少时的我们。
而如今,床板上锈迹斑斑,书架上已经空空如也,而地面上也早已长满了厚厚的青苔:↓
更北处的这座房屋更小一些,可能是年纪稍长者居住的套间:↓
从南门而入,第一进房间是一间门厅。阳光透过屋顶木板间的缝隙斜斜地洒在墙上,通往小阁楼的木梯还整齐地摆放着;时间仿佛凝滞在某个美好的画面不忍离去,让我们这些外来的人艳羡着房屋的主人曾经在这样一座美丽的海岛拥有这样一处朴素而恬静的木屋:↓
第二进房间的窗户上还残留着一块破碎的玻璃。透过这扇窗户望去,我们的探险船恩德比精神号正停泊在岛屿西侧平静的海面上:↓
我突然想起了这样的句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不知此时此刻,留在船上的某个人是否也正望着这里呢?
第三进房间即是最后一间房间,墙壁上有两扇较大的窗户,应当就是当年房子的主人生活过的地方。房间里看上去非常凌乱,到处是打开的柜子和翻倒的箱子;这里的一切终是在我的脑海里织绘出了房屋主人最后一刻在慌乱之中迫不及待离开的场景:↓
我记得有一位作家这样描述这些前苏联时代的遗迹,她说这个国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分崩离析,但是关于它的记忆至今仍继续在俄罗斯的远东一点一点地破碎消逝。那些曾经在岛上生活过的人们,每每回想起这里的日子,会不会觉得只是记忆中的一场梦呢?
走出房间,向科柳钦岛的西北角走去:↓
青草的芬芳,混合着夏天的大海的味道:↓
未能完工的建筑,从一开始便已经被遗弃:↓
科柳钦岛西北角崖顶的巨石上站立的数只北极鸥:↓
在科柳钦岛西北角向东南方向远眺岛屿东部的一带悬崖:↓
这是东崖上最北的一处海鸟群集的悬崖,崖壁上密密麻麻的站着海鸦、海鹦和海鸥,而崖底则是深不可测的岩洞:↓
视线移至悬崖顶部,总是感觉崖顶的巨石堆好像随时可能会垮塌:↓
但也不乏勇者为了拍出理想的照片铤而走险:↓
继续沿着东崖的崖顶南行,在一处海湾前视野变得非常开阔:↓
陡峭的高崖下,海水蓝得醉人:↓
这一处海湾周围是海鸟摄影爱好者的最佳去处,因为可以站在悬崖的边缘与这些海鸟近距离接触,就算没有长焦镜头也能拍到不错的照片:↓
一片突出的岩石顶部成为了自然遗产公司两位领队的绝佳机位:↓
不过看到他们身下的万丈深渊确实会把人吓出一身冷汗:↓
团友们也各自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最佳拍摄位置:↓
成群的海鸦聚集在崖壁上光秃秃的岩石上,而海鸥们则各自安安稳稳地端坐在枯草铺就的舒适窝居中:↓
振翅欲飞的海鸦:↓
继普列奥布拉杰尼亚湾之后,我再次体会到了这样的感觉,仿佛这座巨大的崖壁其实就是繁华都市里的某一幢摩天大楼,而这些海鸟们就是大楼里的居民,邻里邻外,楼上楼下,每天忙碌而充实地生活着:↓
邻里相望:↓
角海鹦特写:↓
继续南行,又是一处巨大的沟壑:↓
沟壑南侧崖壁上数座石台如人工切割般齐整,而海鸦们则井然有序地在石台上自觉列队,就像是身着黑白制服的士兵们正在接受将军的检阅:↓
南行的途中正好路过了登岛之后一开始看到的气象站办公区,于是暂别东崖,转身向苔原中部走去:↓
一间独幢的办公室,推开对面的窗户就是大海:↓
旁边则应该是普通职员的公共办公区域,房屋建得很大,但房门紧锁,不能入内一窥究竟。外墙已经斑驳,残留下来的明黄色涂漆从下往上一点点褪去,但仍能说明当年这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建筑:↓
嵌着生锈铁钉的木板在荒草中慢慢腐朽:↓
离开建筑群,走到海湾南侧的岬角。回望海湾北侧的一带悬崖,其崖顶正是之前一路走来经过的地方:↓
岬角的尽头处是一座孤零零的石桩,还有一座已锈蚀的铁制测量仪器。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他们的汗水,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时光,他们的青春,是否也像废旧的仪器般被随意地弃置在了这无尽的荒芜中?↓
由于担心遭遇北极熊,Rodney建议我们在建筑物周边200米半径的范围内活动。我对200米并无概念,不过看到有团友还在继续前往南边更高处,于是决定跟随他们:↓
东崖更南处的地貌更加瑰奇,崖顶是一座骆驼造形的山岩,而崖底是一座矗立于海中的巨石:↓
“骆驼石”特写:↓
崖底这座巨石完全孤立于海中,并未与科柳钦岛屿的主体部分相连:↓
远远望去,这座巨石就像是一座玲珑宝塔:↓
仔细观察,巨石上的一道道裂纹仿佛通向山顶的盘山路,而站在这些缝隙间的海鸟则如无数登山朝圣的行者,他们一刻不停地口诵经文,虔诚而坚定:↓
再向南去,已杳无人烟:↓
最晚的一班冲锋舟将于11时离开科柳钦岛,于是提前半小时开始返程:↓
和来时的阴云密布不同,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天空中已经云开雾散,只有天际线将浅蓝的天空与深蓝的大海相隔:↓
恩德比精神号启航后,竟然有多头弓头鲸出现在我们前方的海域:↓
弓头鲸(SC: Balaena mysticetus; EN: Bowhead whale; JP: 北極鯨)又称北极鲸、北极露脊鲸,长度可达20米,其颅骨大而厚实,用以自水下撞击冰面呼吸;鲸脂厚达43–50 公分,比任何其他动物都厚。具有这些特点是因为在所有须鲸中,只有弓头鲸一生都在北极及附近水域渡过。阿拉斯加的族群冬天会到白令海西南方,然后在春天北上,沿着浮冰的间隙进入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捕食磷虾和浮游动物。自1611年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和格陵兰周围水域开始商业捕鲸,把当地增长缓慢的弓头鲸捕杀殆尽以后,人们便到新的海域继续捕鲸;在北太平洋的捕鲸活动始于19世纪中期,只花了20年的时间就把超过60%的鲸猎杀了,弓头鲸近乎灭绝。时至今日,其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 “受到灭绝威胁的物种”,我们能得一见实属幸运。
弓头鲸凸起的头部和巨大的尾翼:↓
船长决定追逐着弓头鲸群的踪迹环岛而行,这便让我们有机会在相机中留下科柳钦岛之全貌。下图系岛屿的整个西岸:↓
从正面拍摄到岛屿的西北角(自西北向东南):↓
岛屿的东北海岸:↓
临别的时候,再看一眼走过的路:↓
并不是怀念曾经的那个年代。
只是怀念那些逝去的青春。
作者按:本篇游记的互联网版本《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穿越白令海峡,一场从太平洋到北冰洋的奇幻漂流》于2017年1月25日发布于穷游论坛,并分别于当年2月27日、3月1日及10月6日-8日获选登载于穷游网首页。纸媒版本《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 穿越白令海峡、从太平洋到北冰洋的奇幻漂流》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杂志2019年11月期,可购买杂志阅览或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等查阅。
回到上篇: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15:[180度经线] 东半球的尽头与西半球的尽头
阅读下篇: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17:[科柳钦湾] 海中巨舌贝里亚卡沙咀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