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5, 2017

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5:[梅埃切肯沙洲] 偶遇鲸群的盛筵



2016年7月20日午后。中午时分,我们的探险船恩德比精神号渐渐驶离科涅尔吉诺继续南下,海面阴云密布,克列斯特湾东西岸都深藏于云雾之中,而我架设于左舷的摄像机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失焦状态。当我的摄像机再次拍摄到陆地的时候,我们已经来到了梅埃切肯沙洲(RU: Остров Коса Мээчкын; EN: Meechkyn Spit Island或Kosa Meechkyn Island;参见后文7月20日航迹图【2】号标记)西北部的海域。下图为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拍摄到的梅埃切肯沙洲最西端的梅埃切肯岬角(RU: Мыс Мээчкын; EN: Cape Meechkyn;参见后文7月20日航迹图【3】号标记):↓


梅埃切肯沙洲是位于白令海阿纳德尔湾东北部、克列斯特湾东南入口处的一座长达75公里左右(东西向)的条状砾石沙洲,宽度(南北向)一般仅为100米左右,与大陆仅由狭窄的卡玛纳维特海峡(RU: Пролив Каманавыт; EN: Kamanavyt Strait;参见后文7月20日航迹图【4】号标记)相隔,是海象群的聚居之处,也是北极鸥在内的众多海鸟栖息、觅食之所。下图是恩德比精神号向南驶过沙洲西端之后,从南向北拍摄到的梅埃切肯岬角及其灯塔,海水拍打海岸形成的巨大白色浪花清晰可见:↓


梅埃切肯沙洲以南海域拍摄到的三趾鸥:↓


我们渐渐发现飞鸟都朝着同一个方向飞行。在船头前方的广阔海面上,远远看去无数白点聚集形成带状,颇似土星之环:↓


海鸟群之下,四处都有明显的水柱喷起,此起彼伏如同间歇喷泉般壮观(发现鲸群处参见后文7月20日航迹图【5】号标记):↓


随船的生物学家们判断我们遇到了座头鲸(SC: Megaptera novaeangliae; EN: Humpback whale; JP: 座頭鯨)群集体捕食的罕见场面,船长当即决定直接将船驶近鲸群以便更好地观察。座头鲸又名大翅鲸、驼背鲸、巨臂鲸,属于须鲸亚目的海洋哺乳动物,其名“座头”之名源于日文“座頭”(ザトウ),意为“琵琶”,是指鲸背的形状。其为大型鲸类,成年鲸身长可达约11.5至16米之间,体重25至30吨,最重可达40吨;然而根据捕鲸者描述,座头鲸最大的纪录全长近27米,体重接近90吨。座头鲸以其跃出水面姿势、超长的前翅与复杂的叫声而闻名。由于数量极为稀少,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①。

座头鲸一般都是单独生活,或者很少几只短暂地待在一起(数小时后即分散)。为了方便互相合作觅食,群体生活在夏季得以持续较久②,而我们则是万分有幸目击到了大型的座头鲸群体:↓


不仅是团友们拿出了长枪短炮,连老板Rodney和一众探险领队们都趴在船头的露天甲板的围挡前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抓拍鲸群:↓


鲸群离我们是如此之近,然而乐享盛筵的座头鲸们似乎根本没有工夫理会身旁的铁甲怪物:↓


座头鲸可由他们带有明显驼峰的厚实身躯,以及黝黑的上半部而轻易辨认③:↓


另外,座头鲸尾鳍具有波浪状耸起边缘,于潜水过程中常会往上举离水面。尾鳍和胸鳍皆具有白色斑,但不同个体身上的白色斑范围都不同,因此此特征可用来进行个别辨识④。下图是旅伴Ariel抓拍到的座头鲸尾鳍正面:↓


以及座头鲸尾鳍背面:↓


座头鲸头顶有两个明显的喷气孔,喷出的水汽一般高度2.5至3米,最高可达约6米⑤。下图中座头鲸喷出水柱时连头顶的飞鸟也惊得四散飞开:↓


下图是一张放大之后的照片,从身体比例上来推断应是一只幼鲸。虽然照片放大后整体略模糊,但明显可以看到这只幼鲸的喷气孔:↓


座头鲸只在夏天捕食,在冬天它们就会依靠体内储存的脂肪过活。它们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捕猎者,捕食对象包括磷虾或群游性小型鱼类。捕食的方法包括直接攻击或者用鳍拍打海水将猎物击晕,但其中最独特的猎食技巧称为水泡网捕猎法。一群座头鲸在鱼群下方围成一个大圈迅速地游动,再利用它们的喷水孔向上喷气形成水泡网从而使群鱼逼得更为密集。这时它们突然会张大口向上窜,一口吞下数以千计的群鱼。利用这种捕猎法的鲸鱼可达十数条,而水泡网的直径可长达30米,这可说是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奇特的捕猎方式⑥。

抓拍下面这张的珍贵图片时,正好可以看到座头鲸群在实施水泡网捕猎法时形成的大圈,以及其中一头张口上窜的座头鲸:↓


将镜头拉近,这只张口上窜的座头鲸的喉腹折都清晰可见:↓


暮色中,似乎有更加可怕的捕猎者也悄然加入了这场盛筵:↓


不远处的海面上,更多的尖牙状黑色物体若隐若现:↓


尖牙状黑色物体渐渐浮出水面,是一排令人不安的镰刀状背鳍。整齐的队型恐怕正预示着一场血腥的杀戮即将到来:↓


这些捕猎者们将身体抬出水面时,露出了黑色的身体和白色的斑块:杀人鲸!(SC: Orcinus orca; EN: Orca或Killer whale; JP: 鯱)↓


杀人鲸又名虎鲸、逆戟鲸,为海洋中食物链顶层的掠食者,其捕食的动物包括鱼类、海洋哺乳类、海洋无脊椎动物、海鸟和海龟等。虎鲸会采团体的方式打猎,这种打猎方式常用在猎食大型鲸鱼,如灰鲸、露脊鲸、弓头鲸、座头鲸、甚至体型更大的长须鲸和蓝鲸;攻击鲸鲨和姥鲨等体型庞大的巨型滤食性鲨鱼时,虎鲸也会采用类似攻击须鲸的猎食手段。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凶狠的海中霸王大白鲨亦在虎鲸的食谱之中。不过,一般认为野生的虎鲸不会威胁人类的安全,反而是对人类非常友好的一种动物;事实上上世纪60年代以前,虎鲸仍受人们恐惧与迫害,直到少数野生个体被捕捉与驯养后,社会大众对它们的观念才开始有所改变⑦。

我们的探险船离团体捕猎的虎鲸群更近了:↓


团友们抓拍到了一只虎鲸跃身击水的画面:↓


离虎鲸群最近的时候,站在船头露天甲板右侧的我甚至看到了三只虎鲸几乎紧贴船体游过,虽然我还没来得急反应过来按下快门,但团友们已经成功抓拍;憨态可掬的它如同海中的大熊猫,完全让人联想不到其凶猛彪悍的个性:↓


夕阳西下,而船身四周的海面上仍能目击到座头鲸游过:↓


座头鲸与虎鲸一同出现却并非巧合。通常虎鲸会视幼年座头鲸为猎食对象,虽然这种威胁对于成年的座头鲸来说是相当轻微的;相反,鲸类专家却发现体型巨大的座头鲸会拯救“任何”遭到杀人鲸攻击的动物。根据维基百科相关词条记述,从 1951年到 2012年的纪录中发现到 115次类似行为事件,发生地点从南极到北太平洋都有,被座头鲸拯救过的海洋生物包括海狮、海豹、翻车鱼以及灰鲸等等⑧。究竟座头鲸只是出于保护自身幼崽而推已及彼,还是纯粹以干预虎鲸捕食为乐,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

鲸群渐渐离去:↓


恩德比精神号也逐渐停止了对鲸群的追逐,继续回到原本的航道,向阿纳德尔海湾的东南侧驶去。傍晚的阳光奋力穿透云层,在白令海的海面上留下一处耀眼的光斑:↓


注释:游记中①-⑧处均引用了维基百科“座头鲸”、“虎鲸”词条相关内容。

7月20日航迹图:↓


7月20日航迹图数字标记释义:
1、科涅尔吉诺(RU: Конергино;EN:Konergino)
2、梅埃切肯沙洲(RU: Остров Коса Мээчкын; EN: Meechkyn Spit Island或Kosa Meechkyn Island)
3、梅埃切肯岬角(RU: Мыс Мээчкын; EN: Cape Meechkyn)
4、卡玛纳维特海峡(RU: Пролив Каманавыт; EN: Kamanavyt Strait)
5、遭遇鲸群处

作者按:本篇游记的互联网版本《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穿越白令海峡,一场从太平洋到北冰洋的奇幻漂流》于2017年1月25日发布于穷游论坛,并分别于当年2月27日、3月1日及10月6日-8日获选登载于穷游网首页。纸媒版本《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 穿越白令海峡、从太平洋到北冰洋的奇幻漂流》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杂志2019年11月期,可购买杂志阅览或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等查阅。

回到上篇: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4:[科涅尔吉诺] 探秘楚科奇村落
阅读下篇: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6:[普列奥布拉杰尼亚湾] 极地海鸟天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