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5, 2017
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4:[科涅尔吉诺] 探秘楚科奇村落
2016年7月20日清晨。我们的探险船恩德比精神号在平静的埃格韦基诺特海湾停泊了一夜,清晨时分方才启航南下,今晨的目的地是克列斯特湾东海岸的小村庄科涅尔吉诺(RU: Конергино;EN:Konergino;参见后文7月20日航迹图【1】号标记)。大家都很好奇真正的楚科奇族人聚居的村落会是怎样的情形。
早餐之后,总领队Rodney在小教室为我们简介了今日在科涅尔吉诺的登陆计划以及这座村庄的大致情况。Rodney介绍道他也是第一次带团队来科涅尔吉诺村访问,实际上也将是他第二次到访这座村庄。第一次到访是之前与Katya以及另外一名探险家乘坐摩托雪橇在楚科奇内陆进行冬季探险,遭遇暴风雪之后横跨了冰封的克列斯特湾找到了科涅尔吉诺。在科涅尔吉诺,一行三人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款待和帮助,感动之余许下了承诺会再次来到这里。↓
科涅尔吉诺源自楚科奇语Kei'i'yergyn,意为弯曲的山谷,坐落在克列斯特湾东海岸一条狭长的沙咀北部。Rodney继续介绍道,与上一日到访的、以欧洲裔俄罗斯族移民为主的埃格韦基诺特不同,这里的居民都是楚科奇族人,大多以传统的放养驯鹿为生。听到这里,我脑海中已然浮现出一幅仍处于石器时代的、搭满帐蓬的原始村落图,正如18世纪探险家、素描家Louis Choris关于楚科奇人的这幅画作:↓
船快到的时候,从海面上远远地看到了沙咀上的一片低矮的房屋,但似乎并不是想象中的原始村落;我甚至看到了小楼房:↓
这座小小的村庄与世隔绝,没有任何道路与外界相通,与区内其他城镇、村庄的交通往来只能依靠直升机。我架设在探险船左舷上的摄像机刚好抓拍到了直升机前往村庄运送物资的情形:↓
搭乘冲锋舟登陆的时候,岸边已经站了不少前来迎接的村民:↓
上岸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按楚科奇人的传统跨过一个小小的火堆:↓
两位身着盛装的楚科奇少女端着当地的特产驯鹿肉供我们品尝:↓
前来迎接我们的楚科奇小姐妹:↓
从村口的海滩上往西望去,是村庄所在沙咀向西北海面延伸出的岬角:↓
在村民们的带领和陪伴下,我们沿着东向的泥泞道路前行。道路北侧是宁静的海湾,而南侧则是一排破旧的木屋以及平行的电线杆:↓
到达村庄的东北角后,道路开始折转向南:↓
主路旁一条东向的岔道,岔道旁还是一片破旧的木屋,不过似乎家家户户都有电线接入。村庄的外缘便是一望无际的旷野:↓
实际上整个村子就是围绕一块长方形的空地而建。向右前方(西南)望去,正是刚才在海面上就能依稀看到的楼房,而烟囱附近的高大房屋就是村里的礼堂:↓
继续南行,已经能看见前方的拐角了:↓
一路上看到的一些交通工具,比如四轮越野摩托车:↓
改装后的旧装甲车更是苔原牧鹿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除了代步、运输之外还能充当临时住所防风御寒:↓
拐过村庄的东南角,主路开始转而向西;这条村庄最南边的大路明显比刚才走过的村北、村东的泥泞道路修建得更好,两侧的房屋也坚固许多:↓
下图中这座楼房应该是村子里最好的建筑了。与其他地区的楼房相比,这里的楼房不同之处在于楼底完全是镂空的,让人忍不住担心底层下纤细的支架能否真的可以稳稳托住上面看起来如此厚重的三层楼体:↓
走到礼堂门口的时候,村里的很多孩子们都站得整整齐齐地列队欢迎我们,让人怪不好意思的;不过当我们拿出长枪短炮对准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拿出了各种各样的摄影设备来拍摄我们,似乎存在着一种“他们在我们眼里就是珍稀的大熊猫,而我们在他们眼里就是奇特的外星人”的微妙感觉:↓
礼堂内迎宾的司仪:↓
礼堂入口处周围的墙上都是与楚科奇人生产生活有关的壁画,最典型的一幅描述了一位楚科奇男子乘坐传统的木制雪橇在冰天雪地里放牧驯鹿的场景:↓
团友们都在礼堂内就坐后,司仪先是简略的介绍了科涅尔吉诺村庄的历史,然后就开始热情洋溢地报幕进入文艺表演环节。表演者们集体亮相:↓
表演的内容既有唱歌、小品,也有独舞、群舞:↓
五彩缤纷的灯光下,小小的礼堂充满了熟悉的感觉,好似当年小学时代的那座礼堂。团友们看得是津津有味、啧啧称奇,闪光灯此起彼伏,大概来自欧美的他们从来没有见过 “庆六一汇报演出”吧:↓
一旁等待上场的小演员们:↓
右边这位扮演小鹿的小朋友表演得好卖力:↓
不过我很明显不是那种安安静静看完整场演出的角色。我注意到除了礼堂中间凳子上坐着的团友们,两旁和后方都站着很多一起观看演出的当地人。我指了指旁边的一位楚科奇少年,又指了指我的相机,少年害羞地微笑着点了点头,于是我打开闪光灯咔嚓按下快门;没想到他旁边的另一位少年同时也拿着手机打开了闪光灯对着我拍照,中间的少年被一前一后两个闪光灯闪得头晕目眩:↓
拍完照之后我还不满足。我想,检验行前两周突击自学俄语成果的时刻到了!我鼓起勇气对着刚才被我拉着拍照的少年说出了我所学会的为数不多的俄语句子之一:“Как тебя зовут(你叫什么名字)?” 没想到第一次对俄国人说俄语就被听懂了,而且对方还是楚科奇人。少年开心地告诉我说他叫小T(其实是记不住了,所以用“小T”来指代他),然后又拉着刚才对我拍照的少年介绍道这是他的Брат(兄弟)小K:↓
我也乐坏了,趁势连忙说出了第二句俄语:“Меня зовут Ху Янь(我的名字叫Ху Янь)”,然后指着自己说“Китай (中国)”,并且还指着Ariel说“друг(朋友)”。机智的小T又听懂了,一边点着头一边嘴里还不停地重复着Ху Янь,反复确认自己已经牢牢地记住了我的名字。过了一会儿他居然兴奋地跑到礼堂后面去告诉每一个人他刚交了一个名叫Ху Янь来自Китай的朋友!
这时候演出已接近尾声。舞者们都走到了台下,热情地邀请大家一起跟着跳舞,顿时礼堂里出现了楚科奇风格、欧美风格混搭的“群魔乱舞”的景象:↓
演出结束之后,我正准备跟随人群走出礼堂,一个十七、八岁的灰衣少年(暂称为小P)逆着人流挤到了我的面前,示意让我跟着他走;更让人意外的是走出礼堂之后,一群楚科奇少年一窝蜂地扑了过来,把我团团围住:他们都听说了我是来自Китай的Ху Янь。不过少年们决定径直过来找我而不是其他团友,可能还是因为观察到了我是这个以欧美白人为主的旅行团里唯一一个长相和他们相仿的年轻男性,所以自然而然有一种亲近感吧!
抢先给小P(图右)和他的腼腆朋友拍了一张照片:↓
小P耐心地逐一向我介绍了这群少年中每一个人的名字,不过都是诸如安德烈、伊凡、亚历山大之类区分度极低的常见俄语名,以至于到后来我连一个名字都没能记住,就连刚才小T的名字也忘记了。小P安排我站在男孩们中间,然后拿着每一个人的手机、相机甚至摄像机轮流给我们大家拍摄集体照,一个也没有落下;下图是我正在教小P使用我自己的相机时随手所拍:↓
拍完跟我一起的合影,我赶忙跑到他们前面给他们拍个集体照:↓
定格在那一瞬间的笑靥如花的少年们:↓
快乐的少年们还摆起了各种pose,下图左边搞怪男孩自鸣得意的表情和右边棒棒糖男孩嫌弃的眼神让人忍俊不禁;如果楚科奇也有相声的话,我想他们两人一定星途无限:↓
刚在舞台上表演完毕走出礼堂来的女孩子们也加入了进来,在镜头前摆出了楚科奇传(huang)统(fei)舞(hong)的造型:↓
旁边两个已经迅速地换掉了表演服装的少女:↓
礼堂外另一侧的长桌旁,团友们早已开吃了:↓
村民们在长桌上摆放了各种当地特色食品供我们品尝,主菜是驯鹿排骨,另外还有炸鱼、鱼籽、香肠、海菜拌土豆等等:↓
长桌旁边的这座帐蓬即是楚科奇人的传统居所鹿皮圆庐(RU:Яранга;EN:Yaranga):↓
鹿皮圆庐整体呈圆锥形,是由驯鹿皮和帆布覆盖在木制骨架上搭建而成,内生火灶以取暖、做饭。由于圆庐本身体积较大,其后部还有一个较小的笼状内室,内室底部铺以兽皮、干草等以作卧室之用,正如下面这张PPT截图所示:↓
鹿皮圆庐内烧水、做饭用的火灶:↓
圆庐的内室,据说在最寒冷的时节内室里也非常暖和:↓
圆庐内铺设的兽皮:↓
探访完鹿皮圆庐,Stephen大哥和Diana姐在村落里四下参观时还发现了一座小小的超市,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难以相信科涅尔吉诺是一座与世隔绝的村落:↓
在这座村民们都拥有手机在内的各种现代化电子设备的楚科奇村落里,超市的店员计价的工具竟然是算盘:↓
看到算盘一度让我们非常疑惑。正如前文所述,楚科奇人在欧亚大陆的东北角生活了数千年,但直到近代欧洲探险家的到来才与世界其他主流文明有了往来,并没有史实证明他们和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有过任何形式的接触,那他们为什么会使用算盘呢?
实际上,希腊人、罗马人甚至古巴比伦人、美索不达米亚人、埃及人等等都有使用算盘的历史,而在科涅尔吉诺这里看到的算盘并不是中式算盘,而正是俄式算盘。俄式算盘采用十进制,与中国算盘相比没有中间的横梁,每档有十颗算珠,每颗算珠代表一个单位;中间的一个单独档位只有四个珠,用来标记小数点。前苏联成立后,珠算一度成为俄罗斯人生活中最主要的算术工具,彼时任何商场、副食店甚至自由市场卖菜的小贩都配备有巨大的十珠算盘。上世纪70年代起,前苏联开始大规模生产电子计算器,俄式算盘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落后封闭的楚科奇地区却保留了下来。这却是闲话了。
临近中午,已经到了离开的时间。Rodney和自然遗产探险公司的一行众人与开始与村长话别:↓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一生恐怕都将不会再有机会回到这座孤独的村庄。↓
也将不会再有机会看到这里的少年们那些纯真的笑颜。↓
孩子们跟了过来,挥着手一路送别:↓
一路上,村里的人们不断地和我们握手、拥抱。↓
人们渐渐汇聚到海滩上,而最后分别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再见。↓
几天之后,我们将会去往遥远的冰封的北国。
再之后,我们将会结束这一段一生一次的旅行。
我们会回到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大口大口地呼吸着雾霾,拼命地挣扎着继续生存下去。
而这座小小的村庄,终会成为封存于记忆中的桃源之乡吧。
作者按:本篇游记的互联网版本《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穿越白令海峡,一场从太平洋到北冰洋的奇幻漂流》于2017年1月25日发布于穷游论坛,并分别于当年2月27日、3月1日及10月6日-8日获选登载于穷游网首页。纸媒版本《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 穿越白令海峡、从太平洋到北冰洋的奇幻漂流》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杂志2019年11月期,可购买杂志阅览或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等查阅。
回到上篇: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3:[埃格韦基诺特] 通向北极圈的大门
阅读下篇: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5:[梅埃切肯沙洲] 偶遇鲸群的盛筵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