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5, 2017

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12:[杰日尼奥夫角] 欧亚大陆的最东端



2016年7月24日清晨。朦胧中似乎看到窗外人影攒动,打开门一看,众人都已经穿好橘黄色的救生衣排着队准备下船了。慌乱中连忙加入队伍,不久便来到了陆地,竟闯入了一片漆黑幽暗的森林。森林的另一头是崖壁上一条长长的石梯,石梯的尽头似乎有些光亮。不知为何,人们都在黑暗的森林里游荡,但我知道我不能停留在这里,因为我有一定要去往的地方;我独自沿着石梯向上攀爬,不停地攀爬,不停地攀爬,却始终触及不到亮光的所在……

原来只是一场梦。

起身查看GPS,时间是东12区7月24日的6时左右,我们的探险船恩德比精神号已经来到了佩埃克岬角(RU: Мыс Пээк或Мыс Пеэк;EN: Cape Peek ;参见后文7月24日航迹图【9】号标记、冲锋舟巡游+徒步路线图【1】号标记)以南不到10公里的海域:↓


【关于杰日尼奥夫角半岛】

佩埃克岬角是一带自西向东朝海中突出的半岛的最南端,而半岛北端即是乌厄连(RU: Уэлен; EN: Uelen;参见后文7月24日航迹图【10】号标记)村庄,两者相距近20公里。这座半岛被称为杰日尼奥夫角半岛(EN: Cape Dezhnev Peninsula),东部皆为耸峙的山峦,而其最东端杰日尼奥夫角(RU: Мыс Дежнёва;EN: Cape Dezhnev;参见后文7月24日航迹图【11】号标记、冲锋舟巡游+徒步路线图【2】号标记)亦为整个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半岛西部与大陆仅由一片低矮的湿地相连,这片湿地的海拔是如此之低,以至于从遥远的海面上看去这座半岛就如漂浮海上的岛屿。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曾将杰日尼奥夫角半岛命名为“东角”(East Cape),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这里曾是美洲捕鲸者、皮毛交易商、尤皮克人、沿海楚科奇人频繁活动的区域,在乌厄连与杰日尼奥沃(RU: Дежнёво;EN: Dezhnëvo;参见后文7月24日航迹图【12】号标记)两座村庄都建立有贸易点。

近观佩埃克岬角,覆盖于山峦顶部的云雾似瀑布般向下奔流倾泻,蔚为壮观:↓


绕到佩埃克岬角以东,看到海面上升起的美丽彩虹,跨度竟长达3公里之远;这便是此时此刻整个欧亚大陆上最东方的彩虹!↓


随着恩德比精神号向北驶去,我们观察到彩虹的南端也逐渐北移,这时已经同佩埃克岬角相重合了;而对岸重重云雾之中,能分辨出的也只是一块白色的岸冰:↓


彩虹的北端正好在一座瀑布(参见后文7月24日冲锋舟巡游+徒步路线图【3】号标记)处,从谷歌地球上量得佩埃克岬角与这座瀑布的距离为3公里,而这正是推测出彩虹跨度的依据。瀑布南北两侧都是青黑色的断崖,南侧(下图左)明显较北侧(下图右)高出很多,但断崖之上皆为白色棉被般的浓厚浮云所遮蔽,难以窥见其真容:↓


船向北驶过瀑布以东的海面。向西南方向回望,依稀可以看出瀑布南侧断崖之上、浮云笼罩之下,仍是高耸的灰黑色山体,几无植被:↓


将镜头拉近,细看瀑布北侧的断崖,断崖之上尽是平坦的绿色苔原;崖顶与海面一半距离处浮现出一个巨大的圆圈,如同传说之中的恶魔之眼;圆圈中还有一个小圆,那正是“恶魔之眼”的眼珠:↓


而青黑色断崖以北,山体坡度相对平缓。山脚与海面相接处又见洁白的岸冰:↓


这片岸冰绵延了近1公里:↓


这片岸冰以北又是一带断崖,但这片断崖与较南处瀑布附近的青黑色断崖相比,雾气消散不少,色彩却活泼很多,白灰之中甚至能见到明黄;再加之蓝天、白云、碧海以及断崖上方绿意盎然的斜坡,就像是富有想像力的孩子们用水笔勾勒出的一幅水彩画:↓


视线由西南转向西北。我们正对着一处深深的沟壑,沟壑源头处的山顶上是亘古不化的冰舌:↓


船继续北行:↓


我们的视线也沿着海岸线由西北向北:↓


再向北。
再没有密布的阴云,再没有重重的迷雾。
蓝天白云之下,我们的前方,那座以杰日尼奥夫为名的海岬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那是生养我们的这片大地的东方尽头,那是自孩提时代起便萦绕于心的梦想。

自南向北拍摄到的欧亚大陆最东端的杰日尼奥夫角。欧亚大陆的东极点,北纬66° 4' 45",西经169° 39' 7",即是下图中陆地尽头处:↓


只是,我们暂时还只能见到杰日尼奥夫角的侧颜。今晨我们将会在杰日尼奥夫角南侧的某地登陆杰日尼奥夫角半岛。但这里是白令海峡最狭窄之处,海流湍急,船长决定调转船头,将我们的探险船恩德比精神号停泊在杰日尼奥夫角正南约4公里处。船抛锚后,向西南方向回望之前驶过的一路风景,看见天空中的白云好似圣洁的天使之翼:↓


再向北望去,明黄色的断崖、冰舌下的沟壑以及正北方向最远处的杰日尼奥夫角尽收眼底:↓


大约早上7点一刻左右,我们来到200层的小教室,Rodney为我们讲解今日在杰日尼奥夫角半岛的登陆计划。由于此处风浪较大,我们的冲锋舟将搭载我们先西行1公里到达近岸处断崖的底部,再沿着海岸线向南行驶4公里。登陆后我们将徒步前往杰日尼奥夫纪念灯塔,途中会经过一座名为纳乌坎(RU: Наукан;EN: Naukan;参见后文7月24日航迹图【13】号标记、冲锋舟巡游+徒步路线图【4】号标记)的废弃村落:↓


【纳乌坎的悲剧】

纳乌坎建成于14世纪,是整个欧亚大陆上有史以来最东方的人类定居点,但它的重要性并不只存在于其地理意义。尤皮克人主要使用四种语言,中西伯利亚尤皮克语、纳乌坎尤皮克语、中阿拉斯加尤皮克语以及太平洋湾尤皮克语。介于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两大尤皮克族群之间的纳乌坎,在语言、文化以及经济上都起到联结纽带的作用。

上世纪30、40年代,前苏联当局最广泛使用的标准策略之一即是将边境地带的居民强制迁移,而这一模式最先应用于楚科奇地区即始于1948年,那一年大代奥米德岛上的尤皮克人被迫从岛上移居大陆。冷战开始后,美苏边境地带苏联一侧原住居民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的监控并且各种限制日渐增多,他们与阿拉斯加的亲属之间的联系也不得不中断。上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地方当局多次到访纳乌坎,称村落里居住条件太差,又声称村庄附近会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许诺将在西南15公里外的杰日尼奥沃(当地人称Kengisqun)为纳乌坎的村民们新建一座现代化的村庄。

然而,1955年至1957年之间,无论是纳乌坎还是杰日尼奥沃都没有新建任何房屋。在1958年的夏天,纳乌坎村的村民们被告知“由于风暴,搬运建材的蒸汽船无法在杰日尼奥沃卸货”。他们被强制搬迁到60公里外的努恩亚莫;当然,努恩亚莫与地区当局所在的拉夫连季亚仅由圣劳伦斯湾相隔,地理位置非常接近。根据当时的回忆,搬迁前根本没有任何准备,很多人一夜之间就不得不离开,似乎当局正是急着在人们回过神来之前就要完成这件事情。一位名为Nina Akuqen 的村民在1987年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我们在7月12号那一天坐上了来自努恩亚莫的捕鲸船,另外的捕鲸船搭载着纳乌坎的其他人。我们全家都离开了,我已经不记得当时还有谁和我们一起,但我只记得我一路上都在哭泣。当我上岸的时候,我没有看任何人;我只是回望,不停地回望”。而纳乌坎村就这样被废弃了:“我们在纳乌坎居住的是木屋,并不是破旧的鹿皮圆庐。这些房子,以及所有的物件,都原封不动的在那里;我们几乎留下了每一件东西。人们甚至来不及向先祖和亲人们的坟墓道别,每个人都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向这座村落说再见。”(译自“最后的爱斯基摩土地:1958 – 1959楚科奇地区的尤皮克人大迁徙”)

当纳乌坎的人们最终抵达努恩亚莫时,发现根本就没有官方承诺的现代化的新居;他们甚至发现其实根本没有地方可去,只能挤着住在当地人未完工的房子里。将纳乌坎保留为海捕营地的承诺也并没有做到:1958年11月20日,楚科奇地区管理委员会废除了纳乌坎村委会并宣布其辖区为“无人区”。不久后,边境管制的规定更严了,包括纳乌坎村前居民在内的任何人都被禁止前往纳乌坎。一些纳乌坎的村民前去其他村落投奔亲友,而另一些人则迁往努恩亚莫临近的国有捕猎站皮纳库尔以获得补给。1967年,一位名为Tasyan Tein的纳乌坎青年教师曾征集了村民们的签名并冒险向当时管辖楚科奇的马加丹省管理委员会提交请愿,希望当局同意纳乌坎的人们离开努恩亚莫并在皮纳库尔重聚;结果却是Tein被流放弗兰格尔岛,而皮纳库尔则被当局强行取缔。很多纳乌坎人在有生之年再没有机会回到纳乌坎村,这便是故事最后的结局。

言归正传。早上8点,我们的冲锋舟陆续出发了。在后文7月24日冲锋舟巡游+徒步路线图中可以看到完整的行程,其中黄色的轨迹为恩德比精神号的记录,酒红色轨迹为我自已随身携带GPS的记录。如之前Rodney所说,冲锋舟先西向横渡至大陆东岸;出发后,远远望去,我们前面的两艘冲锋舟已经抵达了断崖下方,在巨大的山体的对比之下,冲锋舟上的人们显得如此之渺小:↓


回想清晨时分在恩德比精神号上,远远地能看见这一带断崖上方绿草如茵的缓坡,但真正来到断崖之下仰望,最多能见到断崖顶部和天空,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向北回望身后的一支队伍:↓


我们前方即是之前在恩德比精神号上遥望见的那块长达1公里的岸冰,如前文所述,其正好夹在两种颜色完全不同的断崖之间:岸冰以北是活泼的明黄色,以南却是幽暗的青黑色:↓


向这块岸冰驶去:↓


在更近处观察这块岸冰:↓


坚冰在山脚沉积,将凸起的岩石四周层层吞没:↓


前方,雾锁重山,数座岬角如利刃般垂直插入海中,如入幽冥之境:↓


云雾笼罩之下这片区域有着自己独特的小气候,与外围的蓝天白云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正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一只巨鲸突然出现在我们不远处,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只能在照片中留下它的侧翼了:↓


皮艇向崖底驶去,霎时间云遮白昼、雾障峰峦,雨施晦暗、风起吹嘘。抬头又见到了之前在恩德比精神号上遥望见的“恶魔之眼”,但只有当它出现在我们头顶上的时候,才明显地感受到这处印记是如此之巨大:↓


山高万仞,墨色的崖壁如刀割一般:↓


继续向南驶去,水色阴郁,有如冥河泛舟:↓


渐行渐远。一路上,惊惧的飞鸟啼鸣不已:↓


原本在视线中不起眼的远方岬角不知不觉间就成为了近在眼前的万丈高崖:↓


高崖下巨大的冰洞,似通往异界之入口:↓


转过这座岬角,可以看到不远处山体的缺口处即是前文中提到的瀑布:↓


瀑布如一尘不染的白练,悬挂于青黑色的悬崖上:↓


这是一座直接流入白令海峡中的瀑布。不过,更重要的是,这座瀑布是欧亚大陆上所有瀑布中最东方的瀑布!↓


如前文所述,瀑布南侧的断崖比北侧高出很多,并且之前在恩德比精神号上,透过浓雾依稀看到断崖上方还有高耸的灰黑色山体;只是在断崖之下并不得见。崖壁上年轮般的纹路,向我们默默地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幻:↓


终于来到了前文中偶遇鲸鱼以及途经“恶魔之眼”下方时拍摄到的数张照片中,画面最远处的那座与海面几乎垂直的岬角:↓


这座岬角向海中最突出的部分已被的海风侵蚀成柱形,只留下了岩石最坚硬的部分:↓


岬角顶部一块巨石酷似仰天长啸的苍狼。其并无官方名称,故暂以“苍狼石”称之:↓


“苍狼石”所在的这座岬角便是这一带青黑色山体的最南处。绕过这座岬角后,橡皮艇终于冲出了云遮雾障的小气侯,直教人感叹柳暗花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竟是丹霞地貌鲜艳的赤红色。远处浅灰色山丘上杰日尼奥夫纪念灯塔(参见后文7月24日冲锋舟巡游+徒步路线图【5】号标记)已清晰可见,这便是清晨时分我们在恩德比精神号上所未能见到的、彩虹背后为重重云雾所遮蔽的真容:↓


一座由巨石组成的大象,其象鼻、象耳、象腿,无不栩栩如生,让人不由得惊叹自然之造化:↓


“象山”之南,两座巨石犹如守山之神,威严地矗立在山麓:↓


赤红的山石,纯白的岸冰,炙热与高冷相映成趣:↓


在我们前方一座棱角分明的海蚀柱下,赫然出现了一头已了无生气的灰鲸,随波逐流地在海面上漂浮着:↓


巨大的石柱,巨大的岸冰,巨大的鲸尸,我们仿佛闯入了一个比例尺与人类完全不符的奇幻世界:↓


海蚀柱特写:↓


再次向北回望,视线最北处则是刚才经过的“苍狼石”所在的那座岬角,亦即一带青黑色的断崖与赤红色的丹霞地貌分界之处。从南侧终于可以看到,青黑色的断崖之上耸峙着灰黑色的山体,而山体顶部的凸起就好像是佛头的发髻:↓


绕过山坡下垮塌的土层,从北侧看到的杰日尼奥夫纪念灯塔:↓


从正面(自东向西)拍摄到的杰日尼奥夫纪念灯塔:↓


杰日尼奥夫纪念灯塔便是在互联网上能查到的关于杰日尼奥夫角的唯一影像了,连维基百科“Cape Dezhnev”词条下使用的图片也是它。虽位于杰日尼奥夫角半岛东南侧,但其实这座灯塔距狭义上的杰日尼奥夫角相距约7、8公里:↓


从灯塔正面来到灯塔南侧的海面,向北望去,云雾缭绕于起伏的山峦间,又有赤橙黄绿青蓝各种色彩交织,美景醉人:↓


冲锋舟几乎已经来到了杰日尼奥夫灯塔的正南方向,继续向北拍摄:↓


前方(南)正是佩埃克岬角,云瀑已散去。晴空万里,视野无比清晰:↓


我们在杰日尼奥夫灯塔以南不远的一处砾石海滩上登陆:↓


登陆点向南看仍是佩埃克岬角:↓


我们从附近山坡上的一条小路上山,这条小路即是当年纳乌坎的人们海猎回家的必经之路:↓


沿着一条溪流向上攀爬,溪流两侧已能见到不少当年纳乌坎的人们留下的物件:↓


回头向下看,其他团友正奋力向上攀爬:↓


溪水流经之处,随处可见精致的苔藓小景,若能移植入水陆缸定是不错,可惜生于极寒之地恐难为笼中之物:↓


从半山的小径离开溪谷:↓


在高处向溪谷对面(南)望去,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房屋的遗迹:↓


继续沿小径北行,终于抵达了纳乌坎村落的旧址:↓


这里曾是谁家的房门?↓


据说天气晴好的时候,在这里可以看到80公里外的阿拉斯加本土。向东晀望,视野尽头只有40公里外的拉特曼诺夫岛(RU:о́стров Ратма́нова;EN:Big Diomede Island;参见后文7月24日航迹图【14】号标记)。拉特曼诺夫岛又称大代奥米德岛,是包括岛屿在内的全亚洲陆地的最东端,而国际日期变更线正是从大、小代奥米德岛之间穿过:↓


村东悬崖边矗立的几条鲸骨:↓


沿着斜坡向更高处走去:↓


村庄旧址内这些砌得整整齐齐的石头都是房屋的墙基,在互联网上还能找到这些房屋当年的旧貌:↓


谁家曾炊烟袅袅,谁家曾欢声笑语?而如今,谁家彼岸花开,谁家荒草丛生?↓


横穿过村子的旧址,前往杰日尼奥夫纪念灯塔:↓


风吹草低,黄绿色的光影如波涛般起伏。乱石和木材零乱地散布在村北没膝的荒草中,无声地祭奠着那些年那些人们关于故乡的回忆:↓


一条石溪将村庄与灯塔所在的山丘隔开:↓


翻越石溪,回望纳乌坎村旧址全貌:↓


杰日尼奥夫纪念灯塔已近在眼前:↓


众团友亦纷纷向灯塔而来:↓


灯塔正面朝东,其上有谢苗•杰日尼奥夫头像;头像下方的牌匾上记有杰日尼奥夫的生卒年份:↓


【探索白令海峡的历史】

16世纪时,欧洲人曾认为亚洲与美洲之间隔有一条名为亚泥俺(Strait of Anián)的海峡,然而亚泥俺峡只是一个半神话的存在,并无人能够证实。这一概念的来源已不可考,然而有可能来自马球可波罗游记里中国的一个行省Ania。在史上第一本世界地图册的制图人亚伯拉罕•奥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于1564年制作的地图里亚泥俺就已经出现了。

真正分隔亚洲与北美的海峡是在俄帝国海军的丹麦探险家白令于1728年的探险后才为欧洲人所知,并因此被命名白令海峡。然而白令并非通过白令海峡的第一位欧洲人。1648年7月3日,载有90名船员的七艘木帆船从科雷马河驶入北冰洋,然后掉头向东;哥萨克人谢苗•杰日尼奥夫在团队中负责收集贡品。在航行过程中,探险队失去了好几艘帆船,但杰日尼奥夫幸存下来并成功完成了探险,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从北冰洋进入太平洋的人,比白令早了整整80年。

在杰日尼奥夫灯塔处北望,巍峨的灰黑色峰峦笼罩在浓雾之中,那里即是前文中瀑布南侧断崖之上的山体:↓


顶着大风前行。一座木质指示牌孤独地守候在灯塔北侧,让这种世界尽头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站在灯塔背面(西)的更高处东望:↓


灯塔背面(西)的山峦上还有一处更小的纪念碑:↓


下山时,灯塔北侧的灰黑色山峦上的云雾也消散了,佛头发髻般的凸起清晰可见:↓


回到登陆点,向北看即是清晨在恩德比精神号上看到的、彩虹背后的云雾中那块岸冰:↓


钻到这块岸冰之下,越向北行冰崖的崖顶越高:↓


抬头向上看,正好能看见纳乌坎矗立村东的鲸骨:↓


自然侵蚀形成的纹路让这块岸冰看上去仿佛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白色贝壳。继续向前走,仍旧看不到它的尽头:↓


回到冲锋舟前,才注意到这一带的海水中生长着茂盛的海藻。也许更远处的海面之下潜藏着一个由巨大的海藻所构成的海底森林?↓


乘冲锋舟离开佩埃克岬角:↓


我们的探险船恩德比精神号也向南来到了纳乌坎村附近的海面上,因此冲锋舟只向东行驶了1公里我们便得以登船:↓


之后,一路向北:↓


2016年7月24日12点20分,恩德比精神号驶过欧亚大陆最东端的杰日尼奥夫角(下图正中突起的岬角):↓


这就是欧亚大陆东极点的正面(东侧),自正东向正西拍摄。向梦想致敬!↓


向北拍摄杰日尼奥夫角半岛东岸:↓


杰日尼奥夫角以北的两处山体,根据山峦的形状推测,千百万年前它们原本也是像杰日尼奥夫角一样向海中突出,但时至今日已风化得只剩下断崖:↓


仅管如此,断崖上最坚硬的部分仍旧傲然挺立着,任凭冰海上的风吹雨打:↓


更远处的乌依格文岬角(RU: Мыс Уигвен;EN: Cape Uygven;参见后文7月24日航迹图【15】号标记)与克库尔内依岬角(RU: Кекурный;EN: Cape Kekurnyy ;参见后文7月24日航迹图【16】号标记):↓


连绵不绝的群山在乌依格文岬角与克库尔内依岬角之间留下一道缺口:↓


经过这两处岬角,恩德比精神号的航向从正北转为西北。午后金色的阳光撒在海面上,而杰日尼奥夫角半岛上又为重重的云雾所遮盖。远方的山峦向西(图右)越来越平缓,其与沙洲相交之处有房屋若隐若现,那里便是前苏联作家雷特海乌的故乡,乌厄连:↓


通过了白令海峡,我们便是进入了北冰洋;风浪变得更大,船身不停地摇摆。
我不禁想起了这样的句子。红尘似海,人如孤舟。
当我们身不由己地漂泊四方,千万别忘了自己的梦想,因为:
Every life is a boat; the dream is the boat sail.

7月24日航迹图:↓


7月24日航迹图数字标记释义:
1、圣劳伦斯湾(RU: Залив Лаврентия; EN: Saint Lawrence Bay或Lavrentiya Bay)
2、克里古依古恩岬角(RU: Мыс Кригуйгун; EN: Cape Kriguygun)
3、拉夫连季亚(RU: Лаврентия; EN: Lavrentiya)
4、皮纳库尔(RU: Пинакуль; EN: Pinakul’)
5、努恩亚莫(RU: Нунямо; EN: Nunyamo)
6、瑟累角(RU: Мыс Серый; EN: Cape Seryy)
7、赤尼角(RU: Мыс Чини; EN: Cape Chini )
8、利特克岬角(RU: Мыс Литке; EN: Cape Litke)
9、佩埃克岬角(RU: Мыс Пээк或Мыс Пеэк;EN: Cape Peek )
10、乌厄连(RU: Уэлен; EN: Uelen)
11、杰日尼奥夫角(RU: Мыс Дежнёва;EN: Cape Dezhnev)
12、杰日尼奥沃(RU: Дежнёво;EN: Dezhnëvo)
13、纳乌坎(RU: Наукан;EN: Naukan)
14、拉特曼诺夫岛(RU:о́стров Ратма́нова;EN:Big Diomede Island)
15、乌依格文岬角(RU: Мыс Уигвен;EN: Cape Uygven)
16、克库尔内依岬角(RU: Мыс Кекурный;EN: Cape Kekurnyy )

7月24日冲锋舟巡游+徒步路线图如下:↓


7月24日冲锋舟巡游+徒步路线图数字标记释义:
1、佩埃克岬角(RU: Мыс Пээк或Мыс Пеэк;EN: Cape Peek )
2、杰日尼奥夫角(RU: Мыс Дежнёва;EN: Cape Dezhnev)
3、瀑布
4、纳乌坎(RU: Наукан;EN: Naukan)
5、杰日尼奥夫纪念灯塔
黄色的轨迹为恩德比精神号的记录,酒红色轨迹为自身携带GPS的记录。

作者按:本篇游记的互联网版本《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穿越白令海峡,一场从太平洋到北冰洋的奇幻漂流》于2017年1月25日发布于穷游论坛,并分别于当年2月27日、3月1日及10月6日-8日获选登载于穷游网首页。纸媒版本《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 穿越白令海峡、从太平洋到北冰洋的奇幻漂流》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杂志2019年11月期,可购买杂志阅览或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等查阅。

回到上篇: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11:[拉夫连季亚] 圣劳伦斯湾的黎明
阅读下篇:欧亚大陆东极楚科奇13:[北冰洋浮冰区] 极昼的午夜阳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