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4, 2019

亚速尔群岛全境探奇之旅9:[法亚尔岛] 浴火而生的陆地板块尽头



2019年7月23日上午。离开弗洛雷斯岛,我们航行了一夜,又回到了大西洋中脊以东,并在清晨抵达了法亚尔岛(Ilha do Faial)的奥尔塔(Horta;参见后文7月23日GPS轨迹图【1】号标记)港口。在此前西向渡轮的行程中,因到港时间太晚而没有登陆这座岛屿,现在终于成为了亚速尔九岛中我们登陆的第八个岛屿:


【法亚尔岛】

法亚尔岛坐落于亚速尔群岛的中心岛群中,与圣若热岛(Ilha de São Jorge)和附近的皮库岛(Ilha do Pico)一起形成了著名的“三岛鼎立”之势,三岛之间被宽度仅为 8 公里的法亚尔海峡(Canal do Faial)隔开。岛屿面积约为 173 平方公里,长约 21 公里,最大宽度为 14 公里。至高点卡贝佐戈多(Cabeço Gordo)海拔 1043 米,位于岛中心一座直径两公里、深400米的破火山口南缘。这里是宏伟的天然观景台,天气好时三个岛屿可以尽收眼底。

该岛于被发现于15世纪早中期。1465年,弗拉芒人何塞•范韦尔特(Josse van Huerter)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前往开发“银与锡之岛”,从而开启了向这座岛屿移民及建设殖民地的时代。之所以得名法亚尔,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山毛榉树(葡语为faias),但是岛上大面积的绣球花丛也是其他地方无法与之媲美的,房屋四周、田野上、道路两旁,绣球花汇成了深浅不一的蓝色花海。法亚尔自 17 世纪起有了长足的发展,该岛地理位置优越,是欧洲与美洲之间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因而成为重要的贸易站。近年来,该岛成为大洲间的交通枢纽,如今更是国际游艇的重要停靠点。

与五百前弗拉芒的拓荒者们所见到的一片荒芜不同,我们所见到的奥尔塔已经是赶趁络绎、舟楫云集的海上都会:↓


奥尔塔客运码头内景:↓


我们通过名为“自然学家”的旅行社预订了岛屿半日游,这家旅行社的向导都是熟知岛屿人文历史、自然地理的生物学者、地理学者等等。早上九点,旅行社派来的向导如约而至,接上我们之后便驾车离开码头,开始了今日的行程:↓


穿行于奥尔塔城古老的街巷之中:↓


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法亚尔岛最东南角的吉亚山(Monte da Guia;参见后文7月23日GPS轨迹图【2】号标记),这里三面环海,仅由一座长条状的小山丘与法亚尔主岛相连。在吉亚山山顶的观景台,向导停下车来,向我们讲解岛屿的地理概况与地质历史:↓


吉亚山是一座高145米的凝灰岩火山锥,北坡相对平缓,南侧则因受海水侵蚀而崩塌形成断崖。这座火山锥存在南、北两个圆形的孪生火山口,两座相连的火山口潟湖因海水深浅不一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自北向南俯瞰,视野中的两座潟湖组成“葫芦”的形状,但这只是视错觉。实际上,两者大小相差无几,直径均在270米左右:↓


在观景台一角,一名职业观鲸人正用望远镜观察着远方的海面,他所发布的即时鲸群信息是众多海上观鲸团路线制定的重要参考:↓


观景台附近有一座建成于1714年的小教堂,名为吉亚圣母堂(Capela de Nossa Senhora da Guia),堂中供奉的吉亚圣母系当地水手广为信奉的保护神。几个年轻人坐在圣母堂外小广场的矮墙上,这里面朝西北,前方正对的是法亚尔岛的中央火山:↓


站在广场矮墙边,向西北眺望法亚尔岛南部海岸线:↓


东北侧可俯瞰沿海岸而建的奥尔塔古城全貌,以及连接古城与吉亚山的小山丘奎马杜山(Monte Queimado):↓


【奥尔塔】

弗拉芒人何塞•范韦尔特(1430年-1495年)与勃艮第公爵夫人伊莎贝拉(Isabel de Portugal, Duquesa da Borgonha)关系很好。公爵夫人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João I de Portugal)之女,她从王室获得了对亚速尔群岛的所有权。1460年,何塞•范韦尔特结识了王室的近臣弗里阿尔•佩德罗,并和这位年轻的贵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很快,他便被提拔并被授权去亚速尔群岛的“新岛屿”探险。佩德罗告诉范韦尔特,那些岛屿就是神话中所提到的“银与锡之岛”,埋藏着大量的银矿和锡矿。范韦尔特对此笃信不移,立刻决定去大西洋深处的陌生岛屿试试运气。1465年,他在法亚尔岛东南岸登陆了。一年后补给消耗殆尽,而殖民地建设的进展却十分缓慢,随行之人陆续放弃希望回国。范韦尔特所渴望发现的贵金属矿产也毫无踪影,面对如此辛苦而无任何回报的结果,他也对此十分恼怒。随着形势的逐渐恶化,他也不得不选择无功而返。

范韦尔特在1466年至1477年左右回到了佛兰德斯,并与勃艮第公爵夫人签订了有关以葡萄牙王室名义在亚速尔群岛移民定居的契约。勃艮第公爵夫人允诺为渴望前往亚速尔群岛开创新生活的弗拉芒人提供2年殖民所需的工具、食物、动物和原料。但当范韦尔特第二次来到当年他留下的法亚尔岛殖民地时又遭遇了困难,该地严重缺乏可以饮用的淡水资源。于是他果断决定放弃这一据点,另选择了邻近的山谷(即今弗拉门戈斯)重建殖民地。后又按照他的规划,建立起了一个名为圣克鲁兹的礼拜堂,并以此为中心逐渐建设和发展城镇,城镇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到了岛屿南岸,被命名为“奥尔塔”。

继此前在渡轮上拍摄到皮库岛北侧海岸全景后,我们又在吉亚山东侧山麓拍摄到了皮库岛西海岸全景:↓


环状的云层横亘在皮库火山半山处,云层之下是人间,云层之上是神界:↓


离开吉亚山,向导驾车沿西北方向的公路行驶,在奥尔塔古城三公里外,我们途经了弗拉门戈斯(Flamengos;参见后文7月23日GPS轨迹图【3】号标记)小镇。这座风景如画的小镇即是五百多年前最初的弗拉芒殖民者定居之处:↓


向岛屿中部行进的过程中,我们所处的海拔逐渐升高。在一处没有遮挡的开阔地带,我们又拍下了以法亚尔岛的广袤森林与牧场为前景的皮库岛西岸全景照:↓


紫阳花丛夹道而生:↓


向导在山顶附近停下了车,并带领我们走入停车场北侧的一条小隧道。穿过隧道之后豁然开朗,站在这处观景台上,法亚尔岛巨大的中央火山口(Caldeira do Faial;参见后文7月23日GPS轨迹图【4】号标记)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座直径两公里、深400米的破火山口内部原本存在一座湖泊,但湖泊逐渐干涸,最终只剩下了一块面积很小的低浅水塘:↓


破火山口内的一座小火山锥:↓


离开观景台,我们经过隧道又回到了停车场,并沿着停车场西侧的一条小路向上攀爬。透过一片茂密的树林向东南望去,我们再次见到了巍峨的皮库火山:↓


向西南则可以望见岛屿的最高点卡贝佐戈多,即下图中通讯天线矗立处:↓


小路上方是环火山口步道,这是一条绕破火山口壁一周而建的徒步路径,总长度6.5公里左右。步道上的一块标记牌显示着我们所处的位置离亚速尔群岛、葡萄牙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距离,例如离北京的距离是10608千米:↓


站在环火山口步道栏杆边,可以将整个火山口及刚才到访的观景台一同纳入镜头之中:↓


再向奥尔塔的方向远眺,古城东南海岸之外的吉亚山轮廓清晰,看上去就像是一座独立的岛屿:↓


从环火山口步道往回走的时候,茫茫大雾弥漫开来,迅速笼罩了整个山顶。向导驾车沿着火山口南部的公路顺时针绕行,带我们前往火山口的西侧:↓


路边随拍的一头白牛和一头黑牛,它们仿佛是从云中走来:↓


来到法亚尔破火山口的西侧,山顶的云雾渐渐消散。向导在路边停下车来,我们开始沿着一条徒步者踩踏出来的土路向火山口边缘攀爬:↓


回头向下看一眼云雾缭绕的火山口外壁:↓


爬到山顶即是环火山口步道的西段,在这里向东俯瞰整座火山口,视野较东南侧的观景台更为开阔了:↓


朝着东南方向将焦距拉到最远,镜头中的前景是法亚尔破火山口陡峭的内壁,火山口外则是滚滚烟云;远方,皮库岛的皮库火山居于浮云之上,庄严而肃穆:↓


探索环火山口步道的徒步者:↓


从环火山口步道回到公路上,我们穿越茂密的森林一路向西:↓


西行途中又见到大小不一的诸座火山锥,它们属于岛屿西部的卡佩罗火山群落(Complexo Vulcânico do Capelo):↓


卡佩罗火山群落中最年轻的一座火山位于法亚尔岛最西端,名为卡佩利纽什火山(Vulcão dos Capelinhos,又译“卡佩里霍斯火山”;参见后文7月23日GPS轨迹图【5】号标记),是我们今天的法亚尔岛之行最后一处、也是最重要的一处景观:↓


景区入口处的步道通往一座灰黑色调的灯塔。这座灯塔名为卡佩利纽什角灯塔(Farol da Ponta dos Capelinhos;参见后文7月23日GPS轨迹图【6】号标记),始建于十九世纪末:↓


法亚尔岛西侧海域自1678年起便有事故记载,在十九世纪后期更是事故频发,因此在岛屿最西端兴建灯塔的议题一直以来都被当地海员以及居民所讨论。1883年开始,市政厅与葡萄牙地理学会开始着手兴建灯塔的研究,但由于官方人事变动、经费不足等问题迟迟未能开工。1894年4月,相关经费终于为当时的葡萄牙公共事务部所批准,并最终破土动工。这座灯塔建造完成后,于1903年8月1日正式启用。

未曾想到的是,五十多年后,与邻近的村落一起,这座灯塔于卡佩利纽什火山爆发后便被彻底废弃了:↓


灯塔脚下是一道长长的断崖,断崖之下是连接火山与法亚尔岛主体部分的地峡。站在崖顶向西北眺望,前方视野中荒芜如异星的地貌即是卡佩利纽什火山:↓


【卡佩利纽什火山】

1957年9月中旬开始,五级以上的地震在法亚尔岛西部频繁发生。9月23日,在岛屿最西端的卡佩利纽什岬角外,当地居民一早就见到灯塔西北约一公里处有蒸汽升起,局部海水开始沸腾起来。三天后,火山活动逐渐增强。27日早上6点45分,水下火山的喷发正式开始了,在灯塔附近的观察者见到海面剧烈翻滚、汹涌澎湃,于是迅速告知灯塔管理员及附近作业的捕鲸者。10月初,火山喷发物达到一公里以上的海拔高度,法亚尔岛西海岸的众多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黑色的火山灰如地毯般覆盖了海岸2.5公里的范围。数天后,蒸汽和碎屑迅速被更加猛烈的爆炸、火山弹以及熔岩流所代替。持续性的火山灰降落导致岛上大批农田、牧场被毁,居民被迫逃离。

在当年10月10日,这座海底火山的喷发在海面初步形成了一个名为“新岛”(Ilha Nova)的岛屿,这座新生的岛屿有30米高,直径为600米。到10月29日,这座岛屿的高度已经增长到99米,直径也扩张到800米,表面全为黑色的粗糙火山灰。在这次喷发的最后阶段,葡萄牙广播电视公司的两个年轻人及一位水手冒险驾船来到新岛并插上了葡萄牙国旗。然而到10月30日,新岛已在海水中消失不见。1957年11月4日,第二次火山活动发生了,并且又形成了一个岛屿;至当月12号,第二个新生的岛屿已经被一道地峡与法亚尔岛主体相连。爆炸和喷发迅速增强,并在12月15日达到峰值,火山灰柱最高达到1450米,火山灰飘散20公里之远。当月底,火山活动逐渐减弱,但直到次年亦未停息。1958年5月中旬开始,火山活动转入斯特隆布利式温和喷发的阶段,最后阶段一直持续到当年10月25日。

从地理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次喷发不仅造就了亚欧板块海面以上部分的最西端,这座火山更是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开始喷发到进入休眠的整个过程(13个月)被完整记录下来的火山。然而从人文历史的角度,这次火山喷发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很多家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房屋、土地、牲畜和财物。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在1958年9月发起了《亚速尔难民法案(Azorean Refugee Act)》,使得受灾的人们可以移居至北美。自此,法亚尔岛人口减半,而整个群岛共有一万五千人迁往大洋西岸。

灯塔与火山一同出镜:↓


站在灯塔处,我们只能看到火山“背面”(东侧)。为了观察到火山的“正面”(西侧海岸),我决定在景区入口附近的开阔地带放飞无人机:↓


无人机缓缓上升并向西飞去,镜头朝东拍下灯塔及断崖的影像:↓


前方(西)是一座火山锥,表面布满灰黑色的火山喷发物;火山锥南侧崩坍形成断崖,崖底是壮观的海蚀洞穴:↓


卡佩利纽什火山与法亚尔岛主体之间平坦而宽阔的地峡:↓


火山顶部有多条徒步路径:↓


这些徒步路径一直通往最西侧的高崖顶部:↓


无人机来到火山西侧海岸的南部,镜头向北拍摄下亚欧板块陆地最西端(下图中向左突出的海岬即西极点)的侧面影像:↓


无人机来到西海岸之外,镜头向东,终于拍摄下亚欧板块陆地最西端的正面全景:↓


无人机在返回的途中,再次拍下火山东侧的影像:↓


收回无人机已是中午时分,我们的法亚尔岛半日行程也即将结束了。回到车上,我才想起刚才在景区没有携带手持GPS,于是赶紧拿出GPS拍下经纬度座标,不过这时已经与维基百科上给出的亚欧板块陆地最西端座标(北纬38度36分3.6秒、西经28度50分2.4秒)存在一定偏离:↓


我们预定的是中午1点15分从奥尔塔前往皮库岛马达莱娜的渡轮船票,向导为了让我们能按时登船,便驾车一路向东飞驰:↓


回到奥尔塔客运码头并登上小小的渡轮,就是与这座古老的岛屿和城市说再见的时间了:↓


我们终究也只是匆匆而过的旅人。
无论筚路蓝缕而来,亦或远走他乡而去。

7月23日GPS轨迹图:↓


7月23日GPS轨迹图数字标记释义:
1、奥尔塔(Horta)
2、吉亚山(Monte da Guia)
3、弗拉门戈斯(Flamengos)小镇
4、法亚尔破火山口(Caldeira do Faial)
5、卡佩利纽什火山(Vulcão dos Capelinhos)
6、卡佩利纽什角灯塔(Farol da Ponta dos Capelinhos)

作者按:本篇游记的互联网版本《远渡欧洲西极,追寻葡萄牙的大西洋九子:亚速尔群岛全境探奇之旅》于2019年11月14日发布于穷游论坛,并于2020年1月10日-12日获选登载于穷游网首页。纸媒版本《亚速尔群岛全境探奇之旅 第一个到达全欧洲西极点的中国人笔记》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杂志2020年4月期,可购买杂志阅览或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等查阅。

回到上篇:亚速尔群岛全境探奇之旅8:[蒙希克岛] 孤悬海上的全欧洲西极点
阅读下篇:亚速尔群岛全境探奇之旅10:[皮库岛] 从熔岩海岸到高山草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